由業力造成的幻覺,根據發心的不同,產生了不同的因緣,所以就有輪迴和涅槃的不同結果。

這些概念最好用相似的例子加以說明:如果有一個人急躁緊張(第一個因),又非常堅持自己的想法(第二個因),最近他度假的時候幾乎被毒蛇咬到(第三個因),這個人走進一個漆黑的房間(第四個因),有一條有紋路的繩子橫臥在地板中央(第五個因)。由於以上五個因的組合,這個人看見一條有條紋的蛇橫臥在地板中央,於是他驚慌起來,也許會心臟病發作而死——這就像輪迴一樣,完全是一種幻覺。

許多人看不起幻覺,認為那只不過是一種想像,但是我們生活中很少有什麼東西不是幻覺和想像。在剛才的例子中,幻覺的能力非常大,它經常決定了你全部的生活經驗。習性、經驗、偏執、憤怒和貪欲,這些因緣投射到相對現象的空白螢幕上,假如沒有障礙,你會發現,自己就是“輪迴”這部電影的製片、導演、演員和觀眾。因為你只知道這些,所以把它們當成事實。

你看到一個人,認為這是位美麗的女孩或瀟灑的男子,就發生了跟繩子和蛇相同的過程。有個寂寞的人(第一個因),一般而言他很熱情(第二個因),最近才離婚(第三個因),他走進一間燈光柔和、現場播放著浪漫音樂的房間參加宴會(第四個因),那兒有個女郎(第五個因)。

再次地,由於因緣具足,我們這位朋友發現“她”是全世界最美麗、最可愛的女人,非追到她不可。以後的經驗又完全依賴其他的因緣決定:如果那名女子對他表達愛意,他就會感到非常美妙;如果她不理他、拒絕他,他就會很難過;如果她和別人在一起,他就會很嫉妒等等。

蛇以及美麗女人的經驗,除非遇到它們的對治方法,否則不會中止——你的幻覺可能永遠欺騙你。
好消息是在這一切之中存在著“基本的善良本性”——基本的善良本性就是沒有蛇的這個事實,只不過被嚇到的人不知道罷了。如果真有蛇,那我們就麻煩了。

假設另外有一名女子,她很平靜、謹慎,最近也沒有任何遇到蛇的恐怖經驗;當她慢慢走進房間的時候,看到有一個人倒在地上,已經差不多快死了,那個人旁邊還有一條有條紋的繩子。她問:“發生了什麼事?有什麼不對嗎?”那個人仍在驚駭中,無法回答。那位女子於是了解到,躺在地上的人可能把繩子當成了蛇,所以她就打開電燈;由於她從一開始就把繩子當成繩子,對她而言,蛇從來沒有存在過。

但是躺在地上的人,在開了燈之後,看見那條有節紋的繩子——蛇消失了。他得到難以形容的解脫感——蛇終於走了,不再有蛇了。他的痛苦消失,感覺到極為強烈的喜悅;可能他還會笑自己竟然曾經有這種幻相。這種快樂的體驗——這種蛇消失了的體驗,就是我們所謂的“涅槃”。但這是否是“佛性”?是否為“究竟實相”呢?

我們現在須要思考的問題包括了:
一、房間裡有沒有蛇出現過?答案當然是沒有。二、第一個人是否有錯誤的見解?也就是說,當他進入房間的時候,有沒有幻覺呢?是有的,因為他有幻覺,所以他的見解是錯的。三、開燈之後,蛇不見了的體驗,是不是正確的見解呢?這也是錯誤的見解,因為他認為消失的東西從來就沒有出現過;既然沒有出現過,當然也就沒有消失。因此,不再有蛇的這種輕鬆感覺也和實相不一致。

對於第二個人來說:
一、她看到蛇了嗎?沒有。二、她體驗不再有蛇嗎?沒有。三、她在情緒上有沒有體驗到輕鬆或是痛苦的中止呢?沒有。四、她看到什麼?她看到繩子。這就如同“大涅槃”——超越了輪迴和涅槃。

輪迴就如同前面例子中的髒衣服,涅槃則像乾淨的衣服,兩者都不是實相;但是,如同乾淨的衣服比髒衣服接近衣服的真正狀況,涅槃也比輪迴接近實相。輪迴是執著在幻覺上,而涅槃則是執著在幻覺的消失上。涅槃仍是二元對立的成見,因為你所認知的是幻覺消失,而不是“實相”。

從前你錯誤地相信“幻覺真實存在”。現在你又錯誤地相信“幻覺消失真實存在”,沒有出現過的東西怎麼會消失呢?不真實的東西消失掉的狀況,怎麼可能呢?換句話說,不真實的東西從未存在過,怎麼可能存在呢?涅槃的存在是依靠輪迴,真實事物的存在哪有可能依賴不真實的事物呢?

涅槃就像是幻覺之後的幻覺,如同電影結束之後,你還瞪著空白的螢幕——你仍然沒看到實相。

by 宗薩欽哲仁波切開示
來自:《佛教的見地與修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cio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