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底峽尊者曾經說過:「世間的知識是非常的多,但如果都要去學習則是非常困難,尚且我們能用來學習的時間是不確定 的,要有能多學習的機會也是難得的,好比水中烏龜能分辨出滴於水中的奶,而我們確不能,因此我們在一生中的修行,也必需要以精華和精要的方式去修行,才能 夠真正產生利益」。於此我們說,一生中修持的精華就是依靠五力而修持。

五力的「力」是指力量,在藏文叫作「竇」,也就是我們要修持正法時必需要具備的力量,又好像我們要提東西時,也必需要具備力量,如果我們不具力量,則東西亦無法被抬起

五力包括:

1. 招引力(意志力):在這裡所謂的「力量」是指一種能夠招引一切有益的、有用的力,在我們修持的時候,尤其是指從我們心中發出的一種善願的力量,以及發起一 種意願,當然我們修持時的這種功效雖然不一定能夠馬上生起,但是年復一年,月復一月,日復一日漸漸的我們就能夠讓我們的慈心悲心、虔敬、淨觀漸漸地增長, 漸進的我們自然心裡就會養成這些善的習慣,也會使我們的心更堅定。就好像在下棋一樣,就看白的棋子多還是黑的棋子多來取決勝負,我們修行時也是一樣,要不 斷的去觀察是我們的煩惱多還是我們的虔敬、淨觀多?這裡我們說,能夠讓我們的虔敬慈悲更增長的這種力量即是一種有能夠招引有益的、善的力量。

2. 修持力(串習力):不管我們在做任何事情、工作的時候,都不要捨棄心中的菩提心,在這裡特別是指世俗菩提心,尤其對願菩提心及行菩提心要不斷的去知曉去意 念,永遠不離開這種意念並且去知曉這種願菩提心及行菩提心,尤其是自己升起任何的念想的時候,更要將我們心中的菩提心持守好、抓住,一而再、再而三的去練 習,尤其在遇到惡緣的時候,更要練習去修心,因此我們說這個叫做修持力。

3. 白業種子力(善種子力):也就是我們在生起菩提心時,是需要具備各種福德、善根、善業的,所以對於我們所有的善根、善業是不能覺得已經足夠了,永遠對造作福德善根是要覺得不知足的。

4. 破斥力(省思力):也就是當我們生起煩惱、甚至自私的心理,也就是只想著自己的煩惱心生起時,於一開始生起時,即要知道它是過患的,是不對的,尤其要知 道:因為有如此的煩惱,因此才會產生如此過患,所以當煩惱即將升起時,我們就要馬上能夠覺照並且遠離、斷除它,不要令這個煩惱靠近,但是在一開始如果我們 不能夠馬上阻止的話,當它已經在我們的心中滋長升起壯大之後也就很難再斷除了,在修道時,如果我們已經讓煩惱滋長生起了,就很難去破除它。所以就要在它快 要升起的時候,馬上就要能覺察到,心裡也要有個理念警覺知道它是不好的、是不對的,盡量的能夠立即遠離,然後直到我們的心能思維善法、善念。

5. 祈願力(祈求力):不管我們做任何善業的行為,我們總是要配合著祈願,但是這個祈願不是說我們自己要長壽無病,這一些都是一般大家作的祈願,是不需要再講 的,但是我們在這裡要做的祈願是更廣大的、特殊的、更好的一種祈願。就好比很多的科學家們有各種的發明跟發現,但是首先都是建立在他有一種願望、祈願之 上,因此他才會有很好的發明結果,要不然很多事情看起來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祈願,祈願未來有一個更好的結果,因此我們要做 這樣子的祈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cio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