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佛法應該是從快樂趨向於更究竟的快樂,而不是從痛苦趨向於痛苦。一個學習佛法的人,應該越修越歡喜,而不是越來越煩惱。

 

我們應該有一種態度上的認識:不要太關注痛苦,而應關注解脫。知道輪回裡有苦,與經驗痛苦是兩回事,這是彌勒菩薩所說。我們只要知道有苦就好了,但不用一直沈浸在痛苦當中。因為佛法是超越了痛苦與快樂的修持之道。

 

如果今天,我們修學佛法只是為了得到快樂,那修行會很辛苦的,因為快樂的感受是相對於痛苦而成立的。今天稍微緩解了某一部位的不舒服,之後的那個感覺叫快樂,但是這個快樂在下一個痛苦產生時,就消失了。所以菩薩的修學之道,是要超越苦與樂的局限,這叫「解脫」。

 

我們需要記住:超越苦與樂的侷限,並不是說我們就不會遇到不順利的境界,而是指無論苦的因緣,還是快樂的因緣出現,我們都能夠安住在正念裡。因此,我們應該要關注解脫多於關注痛苦。

 

我們不用整天說輪迴多苦。現在發現的苦大部分都是我們自己的苦,只關注自己的苦,如同虛空一般寬廣的心就越來越狹隘,之後一點小小的煩惱生起我們就承受不了了。應該認識到,苦只是一個過程,解脫才是最後的結果。只不過,這個結果是早點還是晚點發生,要看我們的精進程度。

 

當認識到現在點點滴滴的累積,就能夠趨往解脫的時候,我們的修持是很歡喜的。苦的事情發生時,就用這個苦去學習安忍,培養福德資糧。聖嚴法師曾說「外在的苦難增進你的福德、內在的苦難增進你的智慧」。

 

所以,當我們用這樣的修行態度,就會發現每天修行是很歡喜的,因為不管是什麼樣的事情發生,總是在培養我們的正面能量,增進我們的福德與智慧的資糧。


——乘宗阿闍黎



出處來自: 那瀾陀菩提。台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cio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