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師長指導篇 (4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法王噶瑪巴~與你談心~對「心」有所認識 之後,才會知道如何去修「心」

Lucio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不應該認為是我在給予他人慈悲,應該稍稍換個角度來想:真實的慈悲大力是他人給予我們的。

Lucio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生問:我們的生活非常世俗,很難生起出離心。通過閱讀和學習,也許我們有一些概念。有什麽方法可以增強這些出離,並且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

Lucio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天,我去世了,

Lucio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達賴喇嘛尊者:「以強大的四力去懺悔惡業,這個惡業將來感果的能力就會受到阻礙,就像能生苗芽的種子放到火裡面燒烤過,再種在田裡面,它也不會發芽。如同惡業能夠被淨除,同樣地,邪見、瞋恚也能摧毀善業,因為善業也是可以遇緣而改變的。有時候我們認為自己已經累積了足夠的善法,感到很滿足,這是錯的,所累積的善業也會隨著因緣改變,瞋恚心、邪見等違緣會去傷害它。如果沒有防護瞋恚心、邪見等,再多的善業也會被傷害。所以我們要特別地小心,不要隨著煩惱而「悔」掉我們之前的善業。」

Lucio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從不會知道,一句讚賞,會有多大的影響力去改變一個生命。

Lucio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ucio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ucio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那個法座上,是很多人看過的生命之輪圖(注:即「六道輪回圖」),藏文是「西巴闊洛」(SipaKhorlo)。假如妳的非佛教徒朋友問妳,佛教對生命的定義是什麽,妳應該去書店買這個圖來給他們看,這就是佛教對生命的描述或定義。簡略來說,在圖的中央妳看到一只豬、一只鳥、一條蛇,這代表愚癡、貪執、嗔恨,這些是我們所具有的妄想錯覺,這三樣東西被感知到。

Lucio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ucio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7世大寶法王談親密關係,說的非常精闢

Lucio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幸運和自信相輔相成。越自信的人越幸運。同樣的,越幸運的人越自信。

Lucio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死亡實際上是生命中最根本、最精華的一部分。修法的人都應該想到無常。修法的人如果經常想到死亡,遠比想到空性或智慧更有用。就算你不是佛教徒,只要你經常想到無常,也可以使你在日常生活中輕松一點。有一天當你的生意倒了,你也不會覺得很難過,因爲你老早就知道一切都是要變的。就算你是一位很好的教徒,如果你不知道無常的話,一有任何事情發生,諸如你這幾天修定修得不好等,你就會馬上覺得非常不舒服。如果有一天,你的上師走了,你也會覺得很難過,因爲你不了解一切都是無常的。所以了解無常是非常重要的,因爲我們都一定會死。

Lucio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ucio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7/1/9堪欽慈誠羅珠『迎向光明』講座次日

Lucio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師分很多種:一種是實修的上師,那就是真正的依止處﹔

Lucio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ucio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ucio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噶瑪karma,是梵文的音,意思是“業”,從造業方面來說有分身、口、意三個部分,從果上面來說,有善業、惡業、無記業三種。從時間方面來說,有造作行為前的動機我們稱做“思業”,以及由思業而發動的身、語等行為叫做“思己業”。

Lucio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修行、也試著培養一切善心,但有時這些善心、善行卻會變成好像成為了討好別人的方式,為什麼要有善心?因為討好別人時,別人會高興,因此也對我好。或有時做了一點好事但別人不感到讚嘆時,又感到傷心,結果自己的善心、善行的修持,成為一種炫耀,或變成討好他人的方式。我覺得這樣是不對的。

Lucio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