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問:我們的生活非常世俗,很難生起出離心。通過閱讀和學習,也許我們有一些概念。有什麽方法可以增強這些出離,並且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

 

宗薩欽哲上師答:出離有很多不同定義,以及不同層面。

一般而言,作爲佛教徒,當我們談到出離時,總是禁不住想到托缽、赤足、在洞裏等等,因爲那是常見的模式。

 

我要講一個故事給妳們,從前印度有一位尼師,我想是在四世紀左右,也許是第三世紀末,她注意到佛教正在衰敗。在印度這樣一個男性主導的社會中,身爲女性,她很難對佛教有所幫助,所以她基本上就還俗並勾引一位王子,而且生了一個孩子,那孩子就是無著。別忘了,那是在四世紀的印度,一位尼師這樣做一定是相當困難的。而似乎那還不夠。她抛棄了王子,又引誘了一位婆羅門,結果生出了世親。這正是對出離的出離,或許是最殊勝的出離。

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爲出離是去尼泊爾,或是去山洞裏,諸如此類的。

 

我認爲出離是見到世俗生活的徒勞無益,而不一定是摒棄和否定世俗生活。

妳無法真的摒棄,因爲妳已經在這場遊戲中。就象是妳在做夢,而當妳在做夢時,若知道這是場夢,那麽即使妳在夢裏中了彩票,妳也不會那麽執著。

 

從睡眠中醒來並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知道中彩票是場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cio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